骨脊保存術
人工植牙硬組織手術
發表人林本信 醫師
發表日期103/05/14
骨脊保存術
拔牙後的齒槽吸收往往造成植牙和膺復上的困難。骨脊保存術是一項用來在牙齒拔除時最小化齒槽吸收和最大化骨形成的術式。臨床上,保存牙齒的方法很多,包括拔牙時盡量減少對周圍齒槽骨或黏膜的傷害,使用軟或硬組織移植,或合併使用再生膜和骨移植。病患於拔牙前經過仔細的評估後,採用骨脊保存術可以減少拔牙後齒槽骨的吸收,並有效的維持齒槽的外形 。
 
  拔牙前,通常患者的牙齒、與牙周等可能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拔牙後,如能讓軟組織癒合,再讓硬組織保持最佳狀態(高度、寬度等),可讓植牙的結果有更佳的結果,這是骨脊保存術的真正目的。  
 
 拔牙後齒槽的組織切片觀察齒槽癒合的過程,結果顯示拔牙後的一天內齒槽內的組成為凝結的血塊,拔牙後一至三天有肉芽組織生成,第四天開始有上皮組織及結締組織的生成,第七天在拔牙窩的底部可觀察到類骨質的沉積,拔牙窩的傷口要完全被上皮組織覆蓋需要24~35天甚至更久的時間,大約需100天以上的時間才可在放射線檢查上觀察到骨質的生成。拔牙後齒槽的吸收主要在前三個月,寬度上的吸收量大於高度上的吸收量,且寬度上的吸收量可高達百分之五十,頰側骨板吸收量大於舌側,吸收後的齒槽中心會往舌側偏移。  
 
 用來做為骨脊保存術的移植骨應具備以下條件:可以占據拔牙空間以防止齒槽吸收、不會干擾新骨質的生成、不引起發炎反應以及可完全被人體吸收取代。目前骨脊保存術所使用的骨移植有自體移植、同種異質移植、異種移植以及異質移植。拔牙後之齒槽放置自體移植骨,可有新骨的生成且無殘留移植骨顆粒的疑慮,是最理想的移植骨。但拔牙後齒槽需充填的移植骨量多,自體移植骨取得困難,病患也會因而有第二手術傷口,使用其他移植骨替代物如脫鈣冷凍乾燥同種異質移植骨、生物活化玻璃及無機質牛骨,臨床上亦有不錯效果。
骨移植合併使用再生膜的方法不僅可保存齒槽,更可進一步做齒槽的增高、加寬等,特別適用在臨床上欲保留之齒槽已有吸收情形者。 相較於單獨使用再生膜,合併使用骨移植與再生膜不僅可以減少拔牙後齒槽在寬度與高度上的吸收,甚至可以豐隆牙。因此當拔牙處有高度或寬度上的缺損欲有改善以利植牙時,建議使用骨移植合併再生膜 。
 
 根據相關研究使用脫鈣冷凍乾燥同種異質移植骨以及可吸收再生膜於拔牙同時做齒槽的增高和加寬,研究結果不僅可達到保存齒槽的目的,在寬度和高度上也分別得到約1.10和 0.65毫米的增加。
 
缺牙患者有越來越高的比率以植牙做為膺復的選擇,決定拔牙前應有完整的治療計畫,尤其是於美觀高度要求的區域,應將拔牙時是否該同時做齒槽保存術列入考量,以減少將來植牙、膺復時的複雜度。除此之外,由於每個人齒槽破壞的情形不一,在進行骨脊保存術前應確實告知患者,臨床上可能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齒槽保存,未來植牙或膺復時仍有可能需再進行一次軟或硬組織的豐隆手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